网站主页 >> 校园文化 >> 正文

优秀传统文化为治国理政提供丰厚思想营养

发布时间:2015-03-19   来源:    作者:刘东超   点击:
      从治国理政的角度来考察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党的传统。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这一传统,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将其发扬光大。这主要体现在他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资源意义。

      第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及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习近平强调要努力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文化治理,价值观建设是文化治理的基础层面之一,文化软实力建设则是文化治理的关键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他进一步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也就是说,作为国家治理重要内容的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能脱离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或者说,中国传统文化仍然是今天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文化治理的重要资源。习近平又指出,提高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也就是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深沉的历史积淀、博大的文化精神、高远的思想境界可以为今天中国的软实力“添瓦”“争分”。但前提是必须对其经过积极的、科学的当代转换,并有效地、广泛地传播出去,这样才能在提高我国软实力水平上发挥作用。

  第二,在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中,习近平注重借鉴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精神和历史经验。

  世界经济在当今时代的发展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主要国家的经济调整和转型正在深入进行。如何进一步激发本国经济发展活力与国际合作潜力是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秋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他指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时还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通过这一构想,可以推动相关各国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从深层来看,这一战略构想借鉴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开放、进取、合作、共赢的积极精神和历史上对外经济交往的经验。陆上丝绸之路远在西汉就由张骞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实际上也在西汉开通过,当时中国的船队就到达了印度和斯里兰卡。此后各代在这两条线的交往络绎不绝。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会有一些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是学习、消化、融合和创新。这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讲的和谐精神。今天习近平提出这一战备构想,实际上是对中国历史上民族交往经验在当今的历史条件下予以继承和创新,也是传统理念中积极部分的运用。

      第三,在对外交往中,习近平注重运用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

 作为今天中国的最高领导人,对外交往是习近平治国理政的重要工作。在这项工作中,他充分借鉴了古人的智慧,将这些智慧向世人传播。在2014年3月27日,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指出:生活在2500年前的中国史学家左丘明在《左传》中记录了齐国上大夫晏子关于“和”的一段话:“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这里他指出“和而不同”理念在中国的悠久存在和国人对此的深刻理解,而这就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在2014年5月15日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中,他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另外,他还有相当多的类似表达。这里,先人智慧和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现实政策和深层哲理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习近平的外交风格。

  第四,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习近平强调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在这项工作中下了巨大的力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复杂原因的存在,这项工作仍然是长期的、艰苦的。在2013年4月19日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为了更好地推动这一工作,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大量清明廉正的官员,成为后人景仰纪念的对象;也有惩治贪官的有效制度和做法,至今仍然具有启发意义。挖掘、整理这些史实,便可以今天的反腐倡廉提供积极的资源。

      在充分深入地挖掘传统文化在今天治国理政中的意义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对待传统文化的辩证态度。他指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也就是说,对于传统文化中一些消极的内容要予以弃除,这也是治国理政工作中的一项必要内容。反之,如果让传统中某些消极的东西死灰复燃,可能会对国家治理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上一篇: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共同体
下一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信仰教育

信息专区

普法宣传

More